(二)閱讀下面兩段文言語段,完成10——13題。(14分)
【甲】今諸生學于太學,縣官日有廩銷之供,父母歲有裘葛之遺,無凍餒之患矣;坐大廈之下而誦《詩》《書》,無奔走之勞矣;有司業、博士為之師,未有問而不告,求而不得者也;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,不必若余之手錄,假諸人而后見也。其業有不精,德有不成者,非天質之卑,則心不若余之專耳,豈他人之過哉? (節選自宋濂《送東陽馬生序》)
【乙】君子曰:學不可以已。青①,取之于藍②而青于藍;冰,水為之而寒于水。木直中繩,輮③以為輪,其曲中規。雖有槁暴,不復挺者,輮使之然也。故木受繩則直,金就礪則利,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,則知明而行無過矣。……積土成山,風雨興焉;積水成淵,蛟龍生焉;積善成德,而神明自得,圣心備焉。故不積跬步,無以至千里;不積小流,無以成江海。騏驥一躍,不能十步;駑馬十駕,功在不舍。鍥而舍之,朽木不折;鍥而不舍,金石可鏤。蚓無爪牙之利,筋骨之強,上食埃土,下飲黃泉,用心一也;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(節選自荀子《勸學》)
注釋:①青:靛青 ②藍:藍草 ③輮(róu):通“揉”,使木彎曲以造車輪等物。
10.解釋下面的加點詞。(4分)
(1)無凍餒之患矣( ▲ ) (2)不必若余之手錄( ▲ )
(3)輮使之然也( ▲ ) (4)雖有槁暴 ( ▲ )
11.翻譯以下兩個句子。(4分)
(1)非天質之卑,則心不若余之專耳,豈他人之過哉?
▲
(2)蚓無爪牙之利,筋骨之強,上食埃土,下飲黃泉,用心一也。
▲
12.用“/”為下面的句子斷句(分兩處)。(2分)
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
13.(1)甲乙兩段的寫作手法有共同點,都用了 ▲ 手法;從所講的道理來看,都強調了學習需要 ▲ 。此外,甲文中指出如果太學生學無所成,肯定不是“ ▲ ”,乙文中指出君子要廣泛學習,不斷反思,以達到“ ▲ ”的目標。(4分)
答案:
10、饑餓 用手 這樣 即使
11、(1)不是天資低下,就是用心不如我專一罷了,哪里是他人的過失呢(2)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,堅強的筋骨,(卻能)在地上吃泥土,在地下喝黃泉水,這 是用心專一的緣故啊。
12、蟹六跪而二螯/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/用心躁也 13、對比 專心(用心專一) 他人之過 知明而行無過
|